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里面有太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去“开采”。信中医、用中医、爱中医,这条路,我走的很幸福……
无论是在同事眼中,还是在患者眼中,杨勇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中医迷”——艾灸、拔罐、刮痧、耳穴埋豆、火龙罐……各种各样的中医操作,只要一聊起,那话匣子便再也关不上了。不管是失眠、落枕、发烧感冒,还是上火、高血压、颈肩腰腿痛,甚至就连多年不愈的伤口,她都能一一找到对应合适的中医疗法,然后对症施治。
▲ 中医义诊进校园
工作之余,她也不让自己闲下来。组织院中医练名技亚专业耳穴组每季度开展集中培训,带领科室人员定期自我充电,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,录制医院科普视频,走进学校、企业、社区、乡村开展健康志愿服务……她总是在不断汲取着更多的知识,只为给患者更好的服务。
▲ 中医药文化夜市
因为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,2024年,杨勇被授予第四届安徽省“江淮护理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▲ 荣誉证书
最近,她又带领团队,运用中医操作疗法,帮助一位年逾80的患者克服了缠身40余年的顽疾。老人家特别高兴,特意从定远专程赶来,亲手将一面写有"妙手仁术治顽疾,杏林仁心解患忧"的锦旗送到针灸二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,表达对护士长杨勇及其团队的感激之情。
递过锦旗的时候,老爷子激动地说:"感谢杨护士长、方护士及整个医护团队用精湛的中医护理技术精心治疗,让困扰我40多年的顽疾得以痊愈!”
而谈起自己的求医历程,老爷子则是满腹的辛酸。
1986年,一场车祸造成了他右跟骨骨折。当时韩先生正直壮年,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,避免留下后遗症,他特意从县城辗转到了省级医院就诊。但碍于当时治疗技术的局限,跟骨骨折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,伤口持续不愈合,并伴有红肿、疼痛、活动受限。
为了彻底医治,他先后辗转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多家大型医院寻医问诊,吃药、打针、清创、涂药……各种治疗方式都试了,最后还是被诊断为骨髓炎。
多年来跟骨伤口一直感染发炎,创口窦道处流脓伴恶臭。病情反复发作,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。但韩先生一直没有放弃治疗的信念。偶然一次经熟人介绍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来到了我院针灸二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寻求帮助。
详细询问病史、充分了解情况后,杨勇为其制定了火龙罐+刮痧的治疗方案。火龙罐治疗以消炎镇痛、祛瘀散寒、扶正去邪、活血通络为主,由方传敏护士首诊负责。一周后,局部皮肤红肿明显好转,窦道处脓液减少,恶臭气味减轻。三周后,局部皮肤红肿完全消退,窦道处渗出液变得稀薄,由黄色变成清水样。
火龙罐治疗取得初步成效,给医患双方增添了更多的信心。按照治疗方案,护理人员又为韩先生进行了每周一次的刮痧治疗,以进一步拔毒生肌、促进创口愈合。连续几次治疗后,创口窦道面积缩小,渗出液逐渐减少,韩先生感觉患侧下肢活动轻松,每天都有不同的进步。
由于刮痧治疗每周一次,总体疗程较长,为了更加方便患者,杨勇更是手把手教会患者自行操作的方法,免去了来去医院的奔波劳碌。
在经过约十次左右的刮痧治疗后,老先生的创口终于完全愈合!
40年的顽疾得以解除,韩老爷子特别激动,看着终于愈合的脚后跟,他十分感慨地说:"四十多年了,我跑了很多大医院,都没有治好这个病,别说穿新鞋子了,就连平时想泡泡脚都不行。没想到在你们这里,竟然用中医把它给治好了!杨护士长不仅医术高超,还特别耐心细致,亲人般的关怀,让我万分感动!”
其实,在杨勇身边,这样暖心的“中医小故事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,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为了中医药文化的“最大受益人”。作为连接中医与患者之间的桥梁,虽然时有辛苦,但杨勇甘之如饴。她说:“中医这条路,我会一直走下去。不仅如此,我还要一边赶路,一边种花,让中医这条路,越走越美丽!”
(来 源 | 方传敏;初 审 | 杨 勇;编 审 | 冯 俊;终 审 | 郭康萍)